SJT 10532.8-1994 工艺管理 工艺评审

ID

DED9256E7B164962B945C0779F44B20D

文件大小(MB)

0.15

页数:

14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13-7-16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J,乌,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,SJ/T 10532.1~ SJ I T 10532.14一94,工艺管理,Technolo梦cal management,1994-08-08发布1994-12-01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发布,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,工艺管理工艺评审SI/T 10532.8-94,Technological management,Pr ocessd esign review,1 主胭内容与适用范围,本标 准 规 定了工艺评审的基本要求、主要内容、评审组织管理和评审程序,本 标 准 适用于电子军用产品的工艺评审。民用产品也可参照使用,2 若本要求,2.1 工艺评审是及早发现和纠正工艺设计缺陷。促进工艺文件完善、成熟的一种工程管理方,法,应在产品研制、改进过程中.工艺设计完成之后.付诸实施之前,组织非直接进行本项工艺,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工艺设计的正确性、先进性、可靠性、可行性、安全性和可检验性进行分,析、审查和评议,2.2 工艺评审应在不改变技术责任制前提下。为批准工艺设计提供决策咨询,2.3 企业应根据产品的功能级别和管理级别以及研制程序规定的阶段,建立分级、分阶段的,工艺评审制度,使其制度化、程序化,2.4 工艺评审应在各阶段工艺设计完成之后,付诸实施之前.设置评审点。评审点应纳人研,制计划,标在网络图上,强制执行,25 工艺评审应以产品设计文件(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)、研制任务书和合同、有关标准、规,范、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文件等为主要依据,2.6 工艺评审应突出重点.抓住技术、经济方面的主要矛盾,作出客观评价。评审应以工艺总,方案、生产说明书等文件,关键件、重要件、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,特种工艺的工艺文件,采用的,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元器件、新装备、新的计算方法和试验结果等做为重点审查的内容,对于批量大的产品.其批量生产的工序工程能力也应列入工艺评审重点审查内容,2.7 企业在充分理解工艺评审目的要求的基础上,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,可根据产品特,点,对本标准规定的工艺评审主要内容进行剪裁,2.8 已纳入研制计划的评审点.未经工艺评审.研制工作不得转入下一阶段,由计划调度部门,和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监督,3 评审主要内容,3.1 工艺总方案、生产说明书等文件的评审,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4-08-08批准1994-12-01实施,S7/T 10532.8一94,a. 对 产 品的特点、结构、精度要求的工艺分析及说明;,b. 工 艺 方案的先进性、经济性、可行性、安全性和可检验性;,. 满 足产品设计精度要求和保证制造质量稳定的分析和措施计划;,d. 产 品的工艺分工和工艺路线的合理性;,e. 工 艺难点的攻关措施计划;,r. 工 艺 装备选择的正确性、合理性及专用工装系数的确定;,B. 工 艺 文件、工艺要素、工艺装备、工艺术语、工艺符号标准化程度;,h. 材 料消耗工艺定额的确定;,i. 工 艺 研制周期与费用的确定和分配;,i. 工 艺 文件的正确、完整、统一,3.2 关键性、重要件、关健工序工艺文件的评审,a. 关 键工序明细表及工序控制点设置的正确性与完整性;,b. 关 健 件、重要件及关健工序在工艺文件中的标识和具体要求;,c. 关 键工序的工艺设计、检测方法、攻关项目及措施;,d. 关 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方法的正确性;,e. 根 据积累资料和数据对关键工序的评估和试验验证,3.3 特种工艺的工艺文件评审,a. 采 用特种工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;,b. 特 种工艺生产说明书的正确性及工艺流程、工艺参数、工艺控制要求的合理性,操作,规程的正确性;,. 特 种 工艺的工艺材料、设备仪器、工作介质、环境条件等质盆控制要求和方法;,d. 特 种工艺试验和检测的项目、要求及方法;,e. 特 种 工艺奖定、试验的原始记录;,f. 特 种 工艺的技术攻关项目及措施;,9. 特 种 工艺对操作、检验人员的要求及培训考核情况;,h. 根 据积累资料和数据对特种工艺的评估和试验验证,3.4 采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元器件、新装备的评审,:, 采 用新技术、新工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.新材料的工艺性。新元器件、新装备的适用,性;,b. 新 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元器件、新装备是否经过鉴定并具有合格证明文件;,c. 采 用 前,经过检测、试验验证,有符合规定要求的说明,试验、检测必须有原始记录;,d. 采 用计划安排与措施;,e. 对 使用、操作、检验人员的要求及培训考核情况,3.5 批量生产傅弱环节的工序能力的评审,a. 根 据产品批量进行工序能力的分析;,b. 对 影 响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工序的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五因素的控制;,c. 工 序控制点保证精度及质量稳定性要求的能力;,d. 关 健工序及薄弱环节工序能力的测算及验证;,e. 工 序 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有有效性和可行性,SJ/T 10532.8一94,评审组织管理,4.1 工艺评审工作由企业主管工艺的负责人全面负责,由工艺部门组织实施,4.2 工艺评审应成立评审组,评审组由有关方面代表9一11人组成,4.2.1 评审组设组长1人,副组长1-2人。评审组组长一般由工艺设计的批准人担任,也可,由相当级别的技术部门负责人担任,4.2.2 评审组的组成人员:,. 有 关技术负责人;,b. 同 行专家或专业工艺人员;,设 计 单 位 代 表 ;,d. 有 生产实践经验的现场人员;,e. 有 关职能部门(产品设计、工艺技术、标准化、质量管理等)的代表,4.3 从事本工艺设计的人员应参加……

……